人的一生,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,从我们出生开始,我们就经历着无数次的丧失和分离:断奶、入园、上学……随着我们渐渐长大,还可能经历失恋,失业,失去健康,失去亲人,丧失某种能力或身份等,在一次又一次的丧失面前,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哀伤,给哀伤一个去处。如果哀伤不能或哀伤不够,人就很容易抑郁。
今年二月,我也经历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丧失,我的母亲因重症肺炎,永远地离开了我。本以为,母亲岁数已大,她的离开,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,但事实上,在至亲的死亡面前,再多的准备都是不够的。从母亲离开后的第二周开始,睹物思人,痛定思痛,不舍、心痛、内疚、悲伤、空洞,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夹杂在一起,巨大的丧失感掩面而来。我知道,我丧失的不仅仅是女儿的身份和孩子的角色,最重要的是情感的给予、付出和接受。
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自己的QQ空间,我试图在这里找到哀伤的去处,我试着跟母亲对话,重温与母亲生活的过往,回想着她那份安静、坚强和独立,最难过的时候,就让眼泪肆意地流淌……
我知道,正是母女间的那份爱的链接、那份温暖的依恋,才会有如此的哀伤,而我又恰好可以在这份哀伤面前,来完成与母亲的分离。
传统的祭奠仪式,也给了我足够的哀伤空间,葬礼过后,便是做“七”,七天一祭,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,之后还有百日祭、周年祭、清明上坟等,这些哀伤的过程,除了和母亲有一个爱的链接,也让我知道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,而是被遗忘。也正因为有了这份记得,死亡将变得不再那么恐怖,反而多了一份温情和放松。我甚至会在梦里与母亲相见,这种持续性的哀伤和记得,也化成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畏。
当一部分的生命离我而去,我想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哀伤方式,于我而言,写信是适合我的。清明到了,如果你也经历过重大的丧失,而且还没有完成充分的哀伤,你是否也可以像我一样,在怀念亲人的日子里,尝试着给他们写封信呢?无论他们离开多久,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,写出你的哀思和所有的情绪。
现在,请选择一个安静的空间,找一张逝者的照片,放在你的书桌前,隔着时空,跟眼前这位逝去的亲人待在一起……
先写下你对她的称呼,接着,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,一切都让它自然地发生着。你感觉,她还在你身边,此刻,你可以告诉她,你的感觉,包括你的想念、你的悲伤、你的内疚、你对她的爱与恨、你们曾在一起的时光,你没来得及做的事以及感受,你对她的愤怒和爱恋,你内心的无依无靠……我想,这一定会像放电影一样,一幕幕地闪现在你的眼前,甚至很多曾被忽略的细节都会清晰地浮现出来,还有你曾经做过的梦,伴随着强烈的悲伤和无助,甚至是绝望和罪恶。
这时,如果你的情绪失控或者无从下笔,你可以暂时缓缓,停一会,但请你不要放弃,往往越是你情绪激烈的,越是你们链接最深的,也是对你影响最大的,这也会关系到你的亲密关系。
继续写下去,哪怕你有多么不堪,你要相信,当你表达和释放完这一步,你的痛苦就会减轻一大步。
慢慢地,接近尾声了,你可以告诉她,你目前处于哪种状态,告诉她,她对你的影响以及你的规划,你值得自豪的事情。就像她还没离开你一样,你们又一次在心灵的深处相遇了。
写完后,你可能会觉得很累,浑身乏力,这时,你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会,抱抱自己,或者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。
最后,你可以将信撕毁,或者烧掉,或者珍藏,一切都随你的意愿来。
慢慢地,你会发现,自己变轻松了,心柔软了,你觉得有力量了,那种力量由内而外,不可抵挡。最重要的是,你和逝去的亲人靠近了,你释然了,你不再背着他们走了,你不再存活于他们的生命里了。
当然,哀伤需要一个过程,这样的写信方式不仅限于一次,如果有需要,你可以反复不断地练习,直到你觉得可以结束为止。一般来说,面对丧失,我们会经历三到六个月的哀伤期,在这之后,如果我们的情绪还是持续性的不能缓解,或者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,比如失眠、胃痛、头晕、心悸等,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、生活和学习,这时,就有必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。你可以选择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心理咨询,在稳定的设置下,咨询师作为陪伴者和分享者,为那些没有机会哀伤,或者没有解除哀伤的丧失者,提供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诉说哀伤的空间,通过移情使丧失者与咨询师建立新的客体体验,帮助丧失者完成与重要客体的分离。当分离完成,个体的哀伤反应就会减少,这样就避免了因丧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。
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丧失面前,好好地哀伤,给哀伤一个去处,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。
|